您好,欢迎访问国家安全生产宣教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管理 > 专题文章 > 淮安市淮阴区安全生产十年达标的启示

淮安市淮阴区安全生产十年达标的启示

www.china-safety.org     时间:2014/4/3 9:03:05 来源:宣教部 点击:786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这个千年古县(原为淮阴县,2001年改为淮安市淮阴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而更令人侧目的是,淮阴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长年保持"双低"的良好局面,从2000年开始,全区就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以上事故,从2003年开始,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年年在上级控制指标以内,并从2008年开始,年年被市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回顾淮阴的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看到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程,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在淮阴深入人心,其启示是深刻的。
  抓住安全文化的深层影响,倾力打造全民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文化的主导在政府,只有政府部门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文化才能形成气候。在淮阴区,每次政府常务会第一项议程通常都是安全生产工作,全区安全生产例会政府主要领导必到场,每年政府领导必做一次安全生产电视讲话,每年"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带队至少进行四次安全生产检查。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亲历亲为为安全生产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这一示范作用成为淮阴安全文化的深层影响因素,利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落实。
  安全文化必须在企业得到切实的落实。"桑乐太阳能",这个外地引进的企业,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职工50公里途步旅游,两次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持续开展职工安全工作结对提醒活动,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在这个企业中,从领导到普通职工,对安全生产知识无一不熟,无一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像这样的企业,在淮阴区还有很多。安监部门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看的就是企业有没有安全生产的氛围,有没有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等这些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以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事实证明,抓住安全文化这个主线,安全生产工作事半功倍。
  安全文化建设要始终抓住职工的安全意识之根本。2007年某日,在组织隐患和事故调查时,相关企业的职工非常不理解、不配合。区政府领导及时捕捉到了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广大职工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政府机关和企业再重视,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从那时起,全区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每年组织安全生产文化"六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持续组织多项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突出安全生产宣传的大众化、普及化,并向一线群众倾斜。通过多年的持续重视,安全工作的理念普遍深入到普通群众心中。从2008年实现安全隐患举报0的突破开始,隐患举报数量年年增多,克服了过去只有事故举报,没有隐患举报的被动局面,构建了一张全区群众普遍参与的隐患排查整治综合网络。正是这张网络的巨大作用,使全区的安全生产隐患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保证了多年无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重视基础建设的保障作用,抓住源头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经济发展,特别是跨越发展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落后,淮阴区也不例外。2005年,区安监局升格为正科级以后,对全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了一个详细的统计,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开始对全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清理。区政府坚持保证安全的原则,灵活处理,较好地化解了各种矛盾。而做这项工作的同时,就是在大抓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进步。特别是2011年之后,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开始进行企业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和现状评价,区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在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建设深化上下功夫,扎实打牢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而多年未建设化工集中区和尽量不引进化工企业的决定,更能体现出淮阴区抓安全基础建设的决心。作为新兴的城市,淮阴区在处理化工事件的软、硬件条件上有所不足,因此,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坚持未上大的化工项目。2011年,因环保问题,淮阴区果断放弃了一个较大项目的建设计划。对一些危化品使用、运输企业,都坚持做好完善的安全审查和应急救援预案。坚持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及时组织企业自查、互查安全生产隐患,有效地降低了隐患出现和事故发生率。
  作为安全基础建设和源头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视措施,淮阴区大抓"打非治违"工作。在每年的隐患排查整治的常态工作中,"打非治违"都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2012年国务院安委会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后,淮阴区更加注重在深化上下功夫,扎实抓好非煤矿山、成品油、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整治工作。从2009年以来,淮阴区"打非治违"工作卓有成效,每年都关停一批违法企业和项目,确实从源头上封堵安全隐患。
  发挥事故处理的倒逼功能,以事故警示生产安全。
  在事故处理中,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事故调解就是要协调企业和受害方达成一致意见,息事宁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认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对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视,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直至整体的经济建设都极为有害。

  淮阴区在事故处理中,转变观念,坚持依法为民理念,做到处理一起事故,警示一批企业,整改一条隐患,整治一个行业。一是坚持依据事实依法处理,树立依法行政形象。淮阴区根据《国务院493号令》要求,授权区安监局为事故调查处理长期牵头单位。多年来,事故调查组都能坚持查清事实,依法施为,处理各类事故10多起无一例出现反复和上访、信访问题,为政府树立了良好的依法行政形象。二是行政调解向弱者倾斜,树立执法为民形象。受不良政绩观、发展观的影响,不少政府机关人员,在事故处理上一屁股坐到了企业的一边,为企业说话,把受害者限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淮阴区深化执政为民理念,调查处理各类事故,在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坚持站在受害者一边,替"弱者"说话,为受害一方争取最大的利益,从末端落实执政为民理念。三是注重发挥事故警示作用。事实上,通过以上的措施,事故的警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此基础上,淮阴区还把每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搜集整理,通过电视广告、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培训上课、会议讨论等形式与全区干部、群众分享,确实起到警示作用。通过事故的警示,倒逼企业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 主办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网站邮箱: xjzx@chinasafety.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9号楼 邮编:100013 京ICP备11011520号
    技术支持:中国矿产商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