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国家安全生产宣教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管理 > 专题文章 >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www.china-safety.org     时间:2013/7/1 10:42:02 来源:安全生产万里行 点击:127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相邻,周边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11年末,新疆总人口2208.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88个县(市),其中包括32个边境县(市)、6个民族自治县、5个县级直辖市;857个乡镇,其中包括42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约257万人。

  新疆的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水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总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4.2%。

  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少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年均天然降水量仅有171毫米。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879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153亿立方米;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0%,有“固体水库”之称。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耕地76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天然草原面积7.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34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6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前五位的有27种,居前十位的有41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幅员辽阔,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绿色长廊—吐鲁番葡萄沟、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等。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千佛洞等人文景观。其中,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截至2011年末,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85个,其中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53个,3A级景区94个。新疆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居住、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塔吉克族的鹰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等民族舞蹈绚丽多姿。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野生植物达4000多种,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党参、肉苁蓉、雪莲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300余个,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野生动物近700余种,占全国的11%。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国际濒危野生动物。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色产业快速兴起,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时期。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6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30087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17.2:48.8:34。全口径财政收入1654.91亿元,增长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0.43亿元,增长4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84.49亿元,增长34.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农业生产能力显着增强,设施农业取得长足进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机耕、机播、机收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反季节瓜果、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规模突破100万亩。农业节水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成高效节水面积3000多万亩(其中地方1770万亩)。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粮食总产量1200.75万吨,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超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棉花产量289.77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左右,居全国第1位;特色林果种植面积2013.34万亩,总产量627.33万吨;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120.04万吨、130.5万吨和25.6万吨。啤酒花、番茄、枸杞、香梨、石榴、核桃、红枣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有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9家,其中国家级23家,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10家,超亿元的有182家。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8425个,同比增加700个。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入推进,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适合新疆区情的现代工业体系。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00.2亿元,增长11.4%。原油产量2615.63万吨,天然气产量235.38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2388.41万吨,油气当量居全国首位。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石油、石化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06%。众多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新疆资源开发,一大批工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煤炭开发步伐加快,已被列为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等大型煤田为开发重点的煤炭和煤电煤化工产业战略布局已经形成。2011年原煤产量11991.71万吨,增长20.7%。电力工业稳步增长,2011年发电量875.19亿千瓦时,增长28.8%。已实现110千伏、220千伏全疆联网,初步构建了新疆750千伏主干网架并实现了与西北电网联网,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初步形成了北疆以农产品与畜产品为主、南疆以特色林果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格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新疆上市公司已达40家,居西北五省区之首。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着,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2.77亿元,增长33.1%。一大批水利、交通、通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目前,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已达4480公里,乌鲁木齐—兰州第二双线等10多条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公路通车里程15.52万公里,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8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75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现有在用民用机场16个、航线141条,形成了连接国内52个大中城市和国外31个城市的空运网,民航通航里程已达17.58万公里,是全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11077公里,“西气东输”管道、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成为国家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新疆已有1个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2个50万人口的大城市。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荒漠植被保护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周边沙漠化治理、“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1年末,共建成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34个,保护区总面积2251.67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初步形成了沿边、沿桥(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现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是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其中,位于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三位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全区现有国家级产业园区15家,其中包括: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奎屯—独山子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昌吉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伊宁、塔城、博乐、吉木乃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向西开放重要窗口的喀什、霍尔果斯2个经济开发区正在加紧建设。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8.22亿美元,增长33.2%。其中,进口59.93亿美元,增长44%;出口168.29亿美元,增长29.8%。2011年全区口岸过货量3468万吨,增长32.1%,其中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2033.75万吨,位居全国陆路口岸第二位。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19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2011年起,“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成为国家级经贸盛会。

  ——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以旅游开发、社区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38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1亿元,分别增长26%和46%;全区接待境外旅游人数132.55万人次,境外旅游收入4.65亿美元,分别增长24.5%和26.3%。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1亿元,增长17.5%。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步伐加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8785所、在校生456.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0.9%;各类学校专任教师30.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6.67万人。全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普通高校32所,在校生27.28万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9%和95.3%。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巩固,基本实现了所有县(市)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点。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人均增收789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1.7和26.14平方米。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民生建设成效显著。自2010年开始,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民生工程,努力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开展“民生建设年”,实施了22类8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1670.5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3.2%。两年来,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富民工程50.74万户、定居兴牧工程2.9万户、保障性住房54.3万户,三项工程覆盖388.3万人;4.2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一人以上就业,并做到24小时动态清零;85%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7.5万名2009年以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216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使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对口支援新疆是世纪之交中央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自1997年中央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以来,各省市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新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4月,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确定由我国东中部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共组织实施了1627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同时,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3200多名,接近前六批的总和。各援疆省市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15万人次,安排1.38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各对口援疆省市接受培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疆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其中,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报纸、期刊用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广播电台、电视台用多种语言播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古代文学巨着《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和历史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一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发扬光大。“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史诗《玛纳斯》成功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2.4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42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名,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稳步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30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谋划和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并出台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新时期、新阶段,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同心同向同调同力,弘扬新疆精神,倡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坚定不移地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积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始终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年”,高水平、高效率地规划和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始终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筑牢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努力形成“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共同谱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 主办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网站邮箱: xjzx@chinasafety.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9号楼 邮编:100013 京ICP备11011520号
    技术支持:中国矿产商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