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国家安全生产宣教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管理 > 专题文章 > 红线如何才能守得住把得牢

红线如何才能守得住把得牢

www.china-safety.org     时间:2014/4/8 22:34:31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点击:1695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安全生产红线观念,是推动安全生产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国各条战线都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而积极努力。

    安全生产红线是群众生命线

    安全生产红线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可持续;守不住红线,不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且势必影响企业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安全生产红线既是群众生命线,也是企业生死线,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标准线,必须守住,不能有丝毫含糊。

    (一)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很多种,生命健康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根本的根本。这不仅需要体现在执政理念中,还必须体现在发展理念中。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利益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发展为了人民,必须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始终把发展同安全密切统一起来,坚守发展不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要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之上。
    (二)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是社会主义总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总规律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安全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能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安全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成为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尺度。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归根结底就是要使生产安全成为一种常态,并力争创造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同等发展阶段所创造的安全水平,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三)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所决定的。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群众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说到底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为各行各业设定不可突破的底线,为国家治理和企业管理设置不可碰撞的带电的高压线,使安全生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四)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当前,我国依然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期,而工业化快速发展期,也是事故易发期,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事故高发期。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安全隐患与工业化进程的伴生性,越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越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治理,越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确保把事故这只猛虎死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并保持经济增长曲线上行而事故曲线持续下行的良好态势。提出并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就是要为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管理、形成安全生产的高标准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尚方宝剑”,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成为人人必守的道德准则。
    (五)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是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所决定的。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伤亡事故总量于2002年达到最高值以后,已经连续保持稳步下降的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安全事故总量比2002年下降71.2%,死亡人数下降50.2%。在国民经济连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保持持续下降的势头来之不易。但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彻底改变;为追求GDP增长而忽视安全生产的思维惯性依然存在;人们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依然淡薄,全社会的安全素质依然有待提高,安全生产工作依然如同水中按葫芦,按得松一点就会反弹,按不住就会弹出水面。因此,抓安全生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提出并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为按住这个“葫芦”提供了强劲内力,是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战略决策,必须不折不扣抓落实。

    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是全社会共同责

    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大事,安全生产也是大事。因此,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不单纯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事。

    (一)各级党委要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能否坚守好安全生产红线,关键在党。我们党把安全生产红线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需要各级党委切实承担起抓落实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的政治优势,从工作规划部署、组织人事工作、政绩业绩考核等方面,把安全生产红线摆进去、提上位,使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成为全党意志,成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要把能否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纳入我党执政能力建设总布局、纳入思想理论建设总布局、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布局。
    (二)各级政府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中要发挥好“守夜人”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既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纳入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既要以安全生产红线为准绳加强安全生产规则制定,也要强化“守夜人”角色,监督确保规则执行。
    (三)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中履行好主体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人实体、市场主体,在遵从市场经济原则的同时必须遵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依法履行保护职工生命和健康权益的主体责任。在安全生产红线面前,没有任何企事业单位可以例外,国有企业不能例外,民营私营企业不能例外,合资与外资独资企业同样不能例外。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企业不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安全生产红线就必须淘汰企业。
    (四)全社会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当中要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安全生产涉及面十分广泛,从生产经营建设领域看,涉及7亿多劳动者及其家庭幸福;从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看,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安全。从很大程度上讲,安全生产涉及全体中国人民,人人都具有捍卫安全生产红线的责任和义务。分析所发生的所有事故,90%以上属于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所致,所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难制胜、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人抓安全,安全为人人”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氛围,使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成为全民自觉、全民实践。
    (五)新闻宣传单位要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当中发挥正确导向作用。舆论工作在价值观和理念思维方面具有“播种机”作用。我们的舆论界必须树立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即在我们的媒体话语中,只能栽捍卫安全生产红线的“树苗”,结捍卫安全生产红线的“果”;绝不能栽有违安全生产红线的“树苗”,结违反安全生产红线的“歪瓜裂枣”。很大程度上讲,媒体能否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中确立正确导向,既是我们党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我们党的安全生产红线观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多措并举、综合施治 确保红线守得住、把得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如何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作出了明确指示。认真学习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从安全发展理念到安全发展战略再到安全生产红线,一脉相承、层层递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安全发展理念是安全发展战略的灵魂,安全生产红线既是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保证,也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思想武器、理论依据和现实机遇,同时也需要通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去实践、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高度来认识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把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贯穿于地区和城市规划、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市场准入、政绩业绩考核等各个环节,实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全面加大安全生产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以及选拔任用干部中的权重。要真正把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放在与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劳动保障、海洋岛屿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使安全生产红线成为行为准则,安全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安全发展战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实践。
    (二)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各方面的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红线”带电有效的关键。一是要严格落实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按照总书记所提出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既要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的责任,也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既要明确班子“一把手”的责任,也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各位副职领导的责任。二是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必须承担的内部成本,绝不允许企业以降低安全生产标准谋取非法利益,更不允许放松对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要严格落实车间、班组和职工岗位责任。所有环节、所有岗位都必须实行“一岗双责”。形成从企业到车间、从车间到班组、从班组到职工,层层传导、上下联动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不落空、无梗阻。
    (三)必须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问责。要切实加大五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要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该停产整顿的必须停产整顿;该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关闭的,坚决关闭;该捣毁的非法生产设施要坚决捣毁。二是要加大经济制裁的力度。对所有违规违章行为都要坚持上限处罚。对于非法囤积的危险物品要坚决予以没收。三是要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要争取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专门司法解释,提请将严重非法违法行为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入刑。四是要加大信用处罚的力度。要建立安全生产信用不良行为记录,还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对安全生产信用不良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实行一时失信,长期受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五是要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连带责任的追究力度。造成伤亡性安全事故,不仅要追究相关企业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还要倒查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凡存在不落实上级政府的安全生产部署、明知有隐患而不予治理、接到群众举报不受理、地方连续发生各类事故、非法违法行为猖獗等明显“不作为”问题的,要坚决问责地方政府和相关责任人;凡存在权钱交易,为非法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存在明显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情节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进而,着力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四)必须深化安全生产综合整治,经常化地排查治理隐患。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必须从排查治理隐患入手,深入开展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综合整治。一是要持续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坚决完成2015年关闭2000处小煤矿、2014年再关闭5000处小矿山的任务。二是要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各行业领域的本质安全水平。三是要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彻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坚持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四是要切实强化城市管网和地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城市公共事业管网与国家油气管网交叉建设、地面建筑占压管道空间、其他设施建设违反相邻安全的有关要求等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确保实现生产安全与城市运行安全的统筹协调、有机统一。
    (五)必须强化企业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建立完善的事故防控体系。有效防控事故需要通过做强基层、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来保证。这既是治本之策,也是长效之策。一是要做强基层。尤其要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依靠强有力的班组管理有效遏制各种不安全行为,辨识、监控和排查各类安全隐患。二是要夯实基础。既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强化事故风险和先兆事件的自动化控制,又要强化设备运营管理和现场管理,形成可靠的安全环境。三是要练好基本功。着力提高职工规范操作能力、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辨识排查能力、事故先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处置能力、自救与互救能力等。
    (六)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筑牢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矢志不渝地追求零事故的同时,必须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完善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论断,完全符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我们必须从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伤害这一基本要求出发,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和资源配置体系和应急救援的力量体系。要着力建设好国家级的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搞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形成善后处置机制,确保关键时候用得上、靠得住、打得赢。

    (七)必须强化政府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做安全生产红线的坚强卫士。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监管监察队伍直接承担起捍卫安全生产红线的责任。当前,全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配备了一支政治过硬、爱岗敬业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但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监管监察手段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密切结合起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要不断加强监管监察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坚守红线能力、安全执法能力、应急救援能力、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政策落实能力。要加强队伍的作风建设,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站稳群众立场,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要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科技化、精准化,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把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打造成忠诚履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崇高职责的坚强卫士。


  • 主办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网站邮箱: xjzx@chinasafety.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9号楼 邮编:100013 京ICP备11011520号
    技术支持:中国矿产商业网